在平凡中铸就辉煌——全国劳动模范徐方荣先进事迹

来源: 四川会理铅锌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: 2021-05-24 16:48:56

(徐方荣,男,1927年出生,四川会理县人, 19503月参加工作,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 1951195319541955连续四年评为矿劳动模范并出席表彰大会,1956年被评为锌矿“一等劳动模范”,出席西昌专区工业基本建设、交通运输劳动模范大会,被授予“二等劳动模范”称号,同年出席四川省先代会,被授予“先进生产者”称号,当年又出席了全国总工会的劳模大会,授予了纪念章,1978年评为“先进生产者”,19819月退休。)

 

徐方荣同志19503月参加工作。在会理锌矿工作期间,一直战斗在最平凡、最基层的岗位上,却始终坚守兢兢业业、爱岗敬业、爱企如家的职业情操,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和智慧奉献给了企业发展大业。

建矿之初的冶炼工作环境差、污染重、工作量大,但产量提升始终难有大的突破,徐方荣同志心里十分焦虑,却又没有一点办法。为找到影响生产的原因,为提高锌锭产出量,他决定搬进车间去睡,白天晚上都坚守在岗位上,仔细观察了解、认真学习琢磨,最后发现原来是火力轻了,肯动脑子的他提出了“四路”通风炉试验,比正常炉子热效能提高3.66%,获得公司认可并组织试验和重点推广。他还对原材料的均匀混灰进行了改进,使供矿砂量保持均匀。遇到炉子上有问题,就虚心请教老师傅,熟悉掌握炉子的特性,减少了“胀火”等事故。由于肯钻研,加上虚心学习的态度,通炉技术很快赶上了老工人。两个季度下来超额完成粗锌1578公斤,比其他各组平均提高2.3%,全年按月均衡地完成作业计划,比全年计划超额完成6%

徐方荣在学习其他班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,认真思考、反复试验,不断总结改进,在改进冶炼生产工艺上提出了很多更优化的技术改良方案。如车矿内不掺次灰改掺淡白灰,把淡白灰的锌回收起来,可以提高5.5%的产量;试验推广用黄泥代替稀炭搭边火,每天节约煤炭10公斤,全年可节约原煤3000余公斤。在他的带动下,组内开展了全面增产节约活动,全组全年共计节约煤炭9480公斤,成本降低折合人民币1136元。

平常他总是最早到车间、晚上却走得最晚的那一个。早上到车间帮看火人员攒火,晚上走之前还要交待看火的注意事项,其他工余时间就随时在车间观察生产情况。雨季时,积极领导组员落实好矿上各项工作安排,执行烧炭工作纪律,保证了冶炼各工序工作正常进行。

日常工作中,他总是与组员打成一片,和大家一起干活,以便更好从中发现生产问题,及时指正、改进工作。主动和工会组长准备生产会议,事先提出会议中心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。为高效完成生产任务,他领导组内建立了工具轮流分班保管制、生产检查制、轮流舀锌制、轮流下边火等制度,靠制度管人管事,做到各项工作有条不紊。其中以生产检查制实施效果最好,即坚持以“后工序检查前一工序”的原则。这些好的制度,都在全矿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学习。